首页
我的书架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总排行
公告
繁体中文
会员登录
都市
仙侠
武侠
言情
穿越
网游
科幻
悬疑
奇幻
青春
校园
军事
历史
同人
其它
玄幻
搜索
更新
排行
记录
书架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全十九册)
作者:
华杉
推荐投票
加入书架
返回书页
直达底部↓
自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卷第一 周纪一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卷第二 周纪二 (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卷第三 周纪三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卷第四 周纪四 (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共25年)
卷第五 周纪五 (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共17年)
卷第六 秦纪一 (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共28年)
卷第七 秦纪二 (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共19年)
卷第八 秦纪三 (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共2年)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 卷第九 汉纪一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5年,共2年)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
卷第十 汉纪二 (公元前204年—公元前203年,共2年)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
卷第十一 汉纪三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共3年)
太祖高皇帝中
卷第十二 汉纪四 (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88年,共12年)
太祖高皇帝下
孝惠皇帝
卷第十三 汉纪五 (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78年,共10年)
高皇后
太宗孝文皇帝上
卷第十四 汉纪六 (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0年,共8年)
太宗孝文皇帝中
卷第十五 汉纪七 (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55年,共15年)
太宗孝文皇帝下
孝景皇帝上
卷第十六 汉纪八 (公元前154年—公元前141年,共14年)
孝景皇帝下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3 卷第十七 汉纪九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4年,共7年)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卷第十八 汉纪十 (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25年,共9年)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19年,共6年)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公元前118年—公元前110年,共9年)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公元前109年—公元前99年,共11年)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公元前98年—公元前87年,共12年)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公元前86年—公元前75年,共12年)
孝昭皇帝上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公元前74年—公元前68年,共7年)
孝昭皇帝下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公元前67年—公元前62年,共6年)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4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公元前61年—公元前59年,共3年)
中宗孝宣皇帝中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公元前58年—公元前49年,共10年)
中宗孝宣皇帝下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公元前48年—公元前42年,共7年)
孝元皇帝上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公元前41年—公元前33年,共9年)
孝元皇帝下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公元前32年—公元前23年,共10年)
孝成皇帝上之上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公元前22年—公元前14年,共9年)
孝成皇帝上之下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公元前13年—公元前8年,共6年)
孝成皇帝中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公元前7年—公元前6年,共2年)
孝成皇帝下
孝哀皇帝上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公元前5年—公元前3年,共3年)
孝哀皇帝中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5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公元前2年—公元2年,共4年)
孝哀皇帝下
孝平皇帝上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公元3年—公元8年,共6年)
孝平皇帝下
王莽上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公元9年—公元14年,共6年)
王莽中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公元15年—公元22年,共8年)
王莽下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公元23年—公元24年,共2年)
淮阳王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公元25年—公元26年,共2年)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公元27年—公元29年,共3年)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公元30年—公元35年,共6年)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公元36年—公元46年,共11年)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公元47年—公元60年,共14年)
世祖光武皇帝下
显宗孝明皇帝上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公元61年—公元75年,共15年)
显宗孝明皇帝下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公元76年—公元84年,共9年)
肃宗孝章皇帝上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公元85年—公元91年,共7年)
肃宗孝章皇帝下
孝和皇帝上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公元92年—公元105年,共14年)
孝和皇帝下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公元106年—公元115年,共10年)
孝殇皇帝
孝安皇帝上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公元116年—公元124年,共9年)
孝安皇帝中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7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公元125年—133年,共9年)
孝安皇帝下
孝顺皇帝上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公元134年—145年,共12年)
孝顺皇帝下
孝冲皇帝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公元146年—156年,共11年)
孝质皇帝
孝桓皇帝上之上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公元157年—163年,共7年)
孝桓皇帝上之下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公元164年—166年,共3年)
孝桓皇帝中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公元167年—171年,共5年)
孝桓皇帝下
孝灵皇帝上之上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孝灵皇帝上之下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公元181年—187年,共7年)
孝灵皇帝中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公元188年—190年,共3年)
孝灵皇帝下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公元191年—193年,共3年)
孝献皇帝乙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公元194年—195年,共2年)
孝献皇帝丙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公元196年—198年,共3年)
孝献皇帝丁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公元199年—200年,共2年)
孝献皇帝戊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公元201年—205年,共5年)
孝献皇帝己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公元206年—208年,共3年)
孝献皇帝庚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公元209年—213年,共4年)
孝献皇帝辛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公元214年—216年,共3年)
孝献皇帝壬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公元217年—219年,共3年)
孝献皇帝癸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公元220年—222年,共3年)
世祖文皇帝上
卷第七十 魏纪二 (公元223年—227年,共5年)
世祖文皇帝下
烈祖明皇帝上之上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公元228年—230年,共3年)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公元231年—234年,共4年)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公元235年—237年,共3年)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公元238年—245年,共8年)
烈祖明皇帝下
邵陵厉公上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公元246年—252年,共7年)
邵陵厉公中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公元253—255年,共3年)
邵陵厉公下
高贵乡公上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公元256年—261年,共6年)
高贵乡公下
元皇帝上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0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公元262年—264年,共3年)
元皇帝下
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公元265年—272年,共8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卷第八十 晋纪二 (公元273年—279年,共7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
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公元280年—288年,共9年)
世祖武皇帝中
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公元289年—298年,共10年)
世祖武皇帝下
卷第八十三 晋纪五 (公元299年—300年,共2年)
孝惠皇帝上之下
卷第八十四 晋纪六 (公元301年—302年,共2年)
孝惠皇帝中之上
卷第八十五 晋纪七 (公元303年—304年,共2年)
孝惠皇帝中之下
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 (公元305年—308年,共4年)
孝惠皇帝下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1 卷第八十七 晋纪九 (公元309年—311年,共3年)
孝怀皇帝中
卷第八十八 晋纪十 (公元312年—313年,共2年)
孝怀皇帝下
卷第八十九 晋纪十一 (公元314年—316年,共3年)
孝愍皇帝下
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公元317年—318年,共2年)
中宗元皇帝上
卷第九十一 晋纪十三 (公元319年—321年,共3年)
中宗元皇帝中
卷第九十二 晋纪十四 (公元322年—323年,共2年)
中宗元皇帝下
卷第九十三 晋纪十五 (公元324年—327年,共4年)
肃宗明皇帝下
卷第九十四 晋纪十六 (公元328年—331年,共4年)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
卷第九十五 晋纪十七 (公元332年—337年,共6年)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2 卷第九十六 晋纪十八 (公元338年—341年,共4年)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
卷第九十七 晋纪十九 (公元342年—347年,共6年)
显宗成皇帝下
卷第九十八 晋纪二十 (公元348年—350年,共3年)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卷第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公元351年—354年,共4年)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卷第一百 晋纪二十二 (公元355年—359年,共5年)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
卷第一百零一 晋纪二十三 (公元360年—368年,共9年)
孝宗穆皇帝下
卷第一百零二 晋纪二十四 (公元369年—370年,共2年)
海西公下
卷第一百零三 晋纪二十五 (公元371年—375年,共5年)
太宗简文皇帝
卷第一百零四 晋纪二十六 (公元376年—382年,共7年)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3 卷第一百零五 晋纪二十七 (公元383年—384年,共2年)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卷第一百零六 晋纪二十八 (公元385年—386年,共2年)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卷第一百零七 晋纪二十九 (公元387年—391年,共5年)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卷第一百零八 晋纪三十 (公元392年—396年,共5年)
烈宗孝武皇帝下
卷第一百零九 晋纪三十一 (公元397年,共1年)
安皇帝甲
卷第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 (公元398年,共1年)
安皇帝乙
卷第一百一十一 晋纪三十三 (公元399年—400年,共2年)
安皇帝丙
卷第一百一十二 晋纪三十四 (公元401年—402年,共2年)
安皇帝丁
卷第一百一十三 晋纪三十五 (公元403年—404年,共2年)
安皇帝戊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4 卷第一百一十四 晋纪三十六 (公元405年—408年,共4年)
安皇帝己
卷第一百一十五 晋纪三十七 (公元409年—410年,共2年)
安皇帝庚
卷第一百一十六 晋纪三十八 (公元411年—414年,共4年)
安皇帝辛
卷第一百一十七 晋纪三十九 (公元415年—416年,共2年)
安皇帝壬
卷第一百一十八 晋纪四十 (公元417年—419年,共3年)
安皇帝癸
卷第一百一十九 宋纪一 (公元420年—423年,共4年)
高祖武皇帝
卷第一百二十 宋纪二 (公元424年—427年,共4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
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纪三 (公元428年—430年,共3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
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纪四 (公元431年—435年,共5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
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纪五 (公元436年—441年,共6年)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5 卷第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公元442年—446年,共5年)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
卷第一百二十五 宋纪七 (公元447年—450年,共4年)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
卷第一百二十六 宋纪八 (公元451年—452年,共2年)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
卷第一百二十七 宋纪九 (公元453年,共1年)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
卷第一百二十八 宋纪十 (公元454年—458年,共5年)
世祖孝武皇帝上
卷第一百二十九 宋纪十一 (公元459年—464年,共6年)
世祖孝武皇帝下
卷第一百三十 宋纪十二 (公元465年,共1年)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
卷第一百三十一 宋纪十三 (公元466年,共1年)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
卷第一百三十二 宋纪十四 (公元467年—470年,共4年)
太宗明皇帝中
卷第一百三十三 宋纪十五 (公元471年—475年,共5年)
太宗明皇帝下
苍梧王上
卷第一百三十四 宋纪十六 (公元476年—478年,共3年)
苍梧王下
顺皇帝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6 卷第一百三十五 齐纪一 (公元479年—483年,共5年)
太祖高皇帝
宋顺帝刘准禅位于齐,萧道成登基称帝
废帝刘准被杀
北魏军攻打钟离、寿阳,均不克而退走
司空褚渊任司徒,朝中多有不满
北魏攻克五固,平定东南诸州
齐高帝萧道成驾崩,太子萧赜即位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萧赜处死为先帝所亲厚的旧臣垣崇祖、荀伯玉
车骑将军张敬儿因梦被疑,被斩
卷第一百三十六 齐纪二 (公元484年—489年,共6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
北魏恢复俸禄制度
萧鉴任益州刺史,陈显达回朝为中护军
王俭名望在外,家中设学士馆
北魏推行均田制
唐寓之称帝钱唐,被镇压后擒斩
北魏设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
高允过世,奠仪为北魏大臣最高规格
北魏大旱加之瘟疫,拓跋宏采纳贤臣提议赈灾
王俭去世,萧赜召徐孝嗣入朝为五兵尚书
卷第一百三十七 齐纪三 (公元490年—492年,共3年)
世祖武皇帝中
萧子响被逼反,死后皇帝萧赜悲痛不已
北魏太皇太后冯氏过世,拓跋宏哀痛与群臣辩
南齐使者前往北魏吊唁冯太后之丧
拓跋宏按儒家规范改祭祀礼制
拓跋宏下诏宣布魏承晋朝,为水德
北魏兵分三路,大破柔然
拓跋宏任命退休大臣为“三老”“五更”
卷第一百三十八 齐纪四 (公元493年,共1年)
世祖武皇帝下
太子萧长懋去世
王奂意图作乱,被镇压后斩首
拓跋宏想迁都洛阳,暗中做准备
萧鸾挫败王融改立萧子良的阴谋,奉太孙萧昭业登殿
萧昭业赐死王融
拓跋宏以南伐为幌,迁都洛阳
拓跋宏与王肃相谈甚欢,王肃主定北魏的移风易俗
卷第一百三十九 齐纪五 (公元494年,共1年)
高宗明皇帝(上)
萧昭业昏庸残暴,宠信佞臣小人
韩显宗积极进谏,拓跋宏赞同并采纳
萧鸾谋反杀萧昭业,立萧昭文为帝
拓跋宏改革考核制度,升贬百官
萧鸾杀萧锵、萧子隆、萧子敬及其他亲王数人
萧鸾登帝即位
萧宝卷被立为太子
萧鸾借御医手杀废帝萧昭文
拓跋宏大举攻打南齐
卷第一百四十 齐纪六 (公元495年—496年,共2年)
高宗明皇帝中
拓跋宏禁朝中使用鲜卑语
萧谌仗功干政,萧鸾杀之
拓跋宏下令鲜卑族改汉姓,自改“拓跋”为“元”
北魏废太子元恂为庶人
穆泰联合陆睿欲作乱,被迅速镇压
卷第一百四十一 齐纪七 (公元497年—498年,共2年)
高宗明皇帝下
王晏自视甚高,专断轻慢,萧鸾杀之
废太子元恂以谋逆之罪被赐死
李崇讨伐投降南齐的杨灵珍,大胜
南齐入侵北魏楚王戍,傅永抗齐大胜,受封赏
高宗明皇帝下
萧鸾尽诛高帝、武帝之子
北魏攻陷宛北、邓城、涡阳等
王敬则起兵造反,失败被杀
卷第一百四十二 齐纪八 (公元499年,共1年)
东昏侯上
冯皇后秘作妖法,元宏软禁皇后
元宏病重驾崩,遗言赐死冯皇后
江祏与萧遥光谋反,先后被诛杀
萧宝卷杀萧坦之、刘暄、曹虎等大臣
陈显达举兵叛乱,兵败被诛
卷第一百四十三 齐纪九 (公元500年,共1年)
东昏侯下
裴叔业有二心,萧宝卷讨伐途中裴叔业病逝
崔慧景叛乱,萧宝玄暗中支持
萧宝卷宠信嬖幸,放纵昏暴
南齐后宫大火,死伤惨重
萧懿功高,萧宝卷诛之
萧衍起事叛乱,投奔响应者众多
卷第一百四十四 齐纪十 (公元501年,共1年)
和皇帝
元禧等诸王骄恣专权,元恪削其权
元恪引见群臣,宣告亲政
元禧起谋逆之心,被元恪赐死
萧宝卷游玩无度,张欣泰等密谋废帝
崔偃上书萧宝融,请求给父亲平反
萧衍用计,令陈伯之死心塌地,不生二心
北魏趁南齐内乱之际入侵南齐
萧宝卷被斩杀
马仙琕、袁昂归顺,萧衍以礼相待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7 卷第一百四十五 梁纪一(公元502年—504年,共3年)
卷第一百四十六 梁纪二(公元505年—507年,共3年)
卷第一百四十七 梁纪三(公元508年—514年,共7年)
卷第一百四十八 梁纪四(公元515年—518年,共4年)
卷第一百四十九 梁纪五(公元519年—523年,共5年)
卷第一百五十 梁纪六(公元524年—525年,共2年)
卷第一百五十一 梁纪七(公元526年—527年,共2年)
卷第一百五十二 梁纪八(公元528年,共1年)
卷第一百五十三 梁纪九(公元529年,共1年)
卷第一百五十四 梁纪十(公元530年,共1年)
卷第一百五十五 梁纪十一(公元531年—532年,共2年)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8 卷第一百五十六 梁纪十二(公元533年—534年,共2年)
人要警惕自己的报复心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宇文泰接手关西政权
别受愤怒驱使行动
元修假称南伐实欲讨伐高欢,被高欢识破
强行以人力成事,不懂得妥协,就是自杀
谁都不可信是因为你自己不可信
元修逃奔长安,投奔宇文泰
高欢拥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东魏建立
元修酒后中毒身亡,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
卷第一百五十七 梁纪十三(公元535年—537年,共3年)
不要去参与别人亲人之间的矛盾
宇文泰命所司制定二十四条新法规
南梁元庆和攻打东魏多城
西魏与柔然和亲,约定柔然不再入寇西魏
东、西魏交战于小关,东魏大将窦泰战死
宇文泰渭水河湾列阵,沙苑之战以少胜多大败高欢
决策切忌情绪化
什么事都有连锁反应,决策时要多往后想几步
卷第一百五十八 梁纪十四(公元538年—544年,共7年)
东、西魏对阵河桥,最终打成平手
高欢攻打金墉城,长孙子彦弃城逃走
有挑战才算幸运
宇文泰屯驻沙苑以防备柔然入侵
做事不要搞特殊化,要随大流
刘敬躬据郡造反,事败后建康斩首
高欢攻击西魏,于玉壁遇大雪后退兵
说话算话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萧衍任命陈霸先为直阁将军
高仲密投降西魏,高欢率军渡过黄河抗击西魏
彭乐因贪财放走宇文泰,高欢放弃全力追击而东归
所有的成功都有运气的参与
卷第一百五十九 梁纪十五(公元545年—546年,共2年)
西魏与柔然头兵可汗密谋连兵讨伐东魏,高欢娶柔然公主
贺琛上疏陈述朝廷弊习,惹萧衍大怒驳斥
老板的错误是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高欢苦攻玉壁五十日后无功而返
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
对下属有知遇之恩能让其更忠心
卷第一百六十 梁纪十六(公元547年,共1年)
高欢病亡,侯景叛东魏
东魏、西魏、南梁三方军队会聚颍川
侯景弃西魏奔南梁,西魏撤军
永远不要认为你一定能驾驭谁
南梁派大将萧渊明率兵攻打东魏
元善见不堪高澄侮辱,密谋诛杀高澄反被告密幽禁
看性格便能知命运
萧渊明因延误战机而败,南梁失土损将
卷第一百六十一 梁纪十七(公元548年,共1年)
侯景战败,暂居寿阳
出了问题,买单止损就是智慧
不要跟耳根子软的人合作
侯景举兵反梁,直攻建康
要允许下属犯错误
萧正德为内应迎侯景入建康,包围宫城
死要面子的人会为自己的面子而死
卷第一百六十二 梁纪十八(公元549年,共1年)
英雄的出现有助于团结
侯景假装求和,和南梁谈判步步紧逼
不要由幻想指导决策
人性的弱点就是会在已下注的地方继续下注
侯景扩张,夺取三吴地区
萧衍受饿积郁而亡,侯景立萧纲为帝
西魏因高澄再次发兵围攻而失守颍川
读史要代入自己模拟做决断
高澄谋求篡位,突然被兰京杀害
领导者一定要尊重左右
卷第一百六十三 梁纪十九(公元550年,共1年)
元善见被迫禅位于高洋,北齐篡东魏
萧纪通告各征镇,派世子萧圆照率兵受萧绎指挥
没有什么能让人一劳永逸
随意加重对坏事的处罚是在破坏法治
侯景夺取西阳、武昌,徐文盛大败侯景军
警惕人性的“僭越冲动”
宇文泰讨伐北齐失败,多地并入北齐版图
卷第一百六十四 梁纪二十(公元551年—552年,共2年)
杨乾运平定蜀北之叛
元宝炬病亡,长子元钦继位
侯景夺取郢州,王僧辩率军据守巴陵抗击侯景得胜
侯景废杀萧纲,立萧栋为帝
侯景废萧栋自立称帝
胜利只是“不失敌之所败”
天大的智慧也不如熟悉情况
萧绎命令王僧辩等东伐侯景,收复建康
重要的是不败,而不是战胜
萧纪宣布即皇帝位
侯景被部下羊鹍斩杀,侯景之乱平息
世上的灾难大多是一个“贪”字作怪
萧绎在江陵称帝
卷第一百六十五 梁纪二十一(公元553年—554年,共2年)
萧纪东伐江陵,西魏趁虚夺取巴蜀
所有的失败都是内部决定的
萧纪求和不成,被樊猛所杀
轻财好义是英雄的基本素质
契丹入侵北齐,高洋远征契丹
宇文泰废元钦,立元廓为帝并恢复拓跋姓氏
李迁哲平定民变,继而夺取巴峡地区
自弃之人往往是死于舒适
领导力的核心是凝聚力
于谨、宇文护、杨忠领兵进攻江陵,萧绎被杀
西魏立萧詧为南梁皇帝
王僧辩、陈霸先等推举萧方智为太宰,以皇帝名义行事
卷第一百六十六 梁纪二十二(公元555年—556年,共2年)
北齐立萧渊明为南梁皇帝,王僧辩迎萧渊明入建康继位
陈霸先兵变袭杀王僧辩,拥立萧方智称帝
有“求仁得仁”,没有“求利得利”
人性的弱点是总觉得自己对别人有恩
陈霸先击退北齐大军,重夺石头城
北齐渡河南下,陈霸先大败北齐
高洋荒淫残暴,委政于杨愔
宇文泰病亡,向宇文护托孤
宇文护迫使拓跋廓让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9 卷第一百六十七 陈纪一(公元557年—559年,共3年)
卷第一百六十八 陈纪二(公元560年—562年,共3年)
卷第一百六十九 陈纪三(公元563年—566年,共4年)
卷第一百七十 陈纪四(公元567年—571年,共5年)
卷第一百七十一 陈纪五(公元572年—574年,共3年)
卷第一百七十二 陈纪六(公元575年—576年,共2年)
卷第一百七十三 陈纪七(公元577年—579年,共3年)
卷第一百七十四 陈纪八(公元580年,共1年)
卷第一百七十五 陈纪九(公元581年—583年,共3年)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公元584年—588年,共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