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书架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总排行
公告
繁体中文
会员登录
都市
仙侠
武侠
言情
穿越
网游
科幻
悬疑
奇幻
青春
校园
军事
历史
同人
其它
玄幻
搜索
更新
排行
记录
书架
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系统
作者:
童庆炳
推荐投票
加入书架
返回书页
直达底部↓
本卷说明
代前言——我的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之旅
导论
一、本课题的社会现实背景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三、本课题研究之学术策略
第一章 儒—道—释
一、儒家的文学观念
二、道家的文学观念
三、释家的文学观念
四、儒家和道家的诗歌功能观
五、儒家、道家、释家文学思想的互补
第二章 气—神—韵—境—味
一、中华古代文论的基本范畴:气、神、韵、境、味
二、和:气、神、韵、境、味的共同民族文化之根
三、整体流动性:气、神、韵、境、味统摄文学的独特形式
四、空灵感: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
五、形成古代文论民族文化个性的社会经济原因
第三章 感物—言志—原道
一、“感物”——第一序列观念
二、“吟志”——第二序列观念
三、“原道”——第三序列观念
第四章 “眼中”—“胸中”—“手中”
一、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二、“即景会心”与艺术直觉
三、“神与物游”与艺术想象
四、“成竹于胸”与艺术心象
五、“出语惊人”与艺术表达
第五章 “言外”—“象外”—“韵外”
一、现代文学作品论的简要回顾
二、言、意、象与文学作品三层面
三、美在“言外”“象外”“韵外”
四、性情、意味——文学作品的“至处”
第六章 “虚静”—“逆志”—“品味”
一、“文情难鉴”——读者的意义
二、“虚静”“无己”——读者襟怀与心境
三、“以意逆志”——读者接受过程的对话性质
四、“含蓄无垠”——对读者发出的意义邀请
五、“品味”“涵咏”——诗意的整体把握
第七章 “志思蓄愤”—“情景交融”—“联辞结采”
一、“志思蓄愤”——艺术情感生成之一
二、“情景交融”——艺术情感生成之二
三、“联辞结采”——艺术情感生成之三
四、“家国情怀”与“独造”——抒情的社会性与个性
五、“平澹”——抒情的民族性
六、“赋比兴”——情感的表现方式
第八章 “格物”—“性格”—“闲笔”
一、“叙事实出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起源
二、“格物”与“动心”——叙事文学作者的条件与本领
三、“事体情理”与“天然图画”——叙事文学的艺术真实
四、“同而不同处有辨”——叙事文学人物性格的塑造
五、“闲笔不闲”——文学叙事功能的扩大与延伸
六、“杂而不越”——文学叙事的文法
第九章 意象—意境—典型
一、西方文学理想论的成功与缺憾
二、“意象”——象征型文学的理想
三、“意境”——抒情型文学的理想
四、“典型”——写实型文学的审美理想
第十章 传统—诠释—新变
一、传统不可割裂
二、诠释——继承与革新传统的必由之路
三、在古今中西基础上实现新变
附录
再论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视野
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