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千玥和林氏被洛老夫人亲自派的人送到了家庙,身边都只留了一个丫鬟。洛家的家庙在距离京城不远的地方,可是就算只是不远的地方,但毕竟是家庙,那是为祖先祈福的地方,所以只留下了几个下人看守。
洛千玥和林氏踏入家庙的时候,家庙中虽然打扫的还比较整洁,可是到底是祖先牌位放置的地方,总是有几分阴森的。洛千玥在进入正堂的时候看着上头密密麻麻的祖先牌位还是吓得不轻,而洛千玥心里,这一切,都是洛千瑶带给她的!
林氏也是害怕的,毕竟就算是祖先,可是这地方,说的好听了是家庙,说得不好听,就是一个阴森可怖的地方。
负责看守家庙的仆妇过来,对着林氏和洛千玥道,“姨娘,二小姐,你们住那边,不过家庙中房子紧,也就只能你们凑合着住了,一日三餐我们会给你们备好,不过其他的事情就要你们自己做了。”
仆妇的态度说不上坏,可也说不上好,毕竟会被罚来家庙的,都是犯了错的人,府中又不好轻易处置,就只能送来家庙了,虽说时间不长不过是半年,可是偏偏,这两个人是老夫人亲自让送来的。
洛千玥正想要发作的时候被林氏一把拉住了,不说别的,林氏在女儿的问题上脑子是不清楚,可是在别的时候,脑子却是非常的清楚,“是,我们知道了。”
进了房间,洛千玥的声音传来,带了不少的恼怒,“娘,那不过是一个仆妇,你为什么不让我说她?”
“你以为她是简单的一个仆妇?虽说看守家庙离府中远一些,可是能够看守家庙的,都是不简单的,何况你不要忘了,我们是老夫人的人亲自送来的,就这些,你方才若是一发作,这个人就能想尽一切办法磋磨你。你可别忘了,这是家庙,便是你消瘦了也是为祖先祈福得力的结果,你以为,能有什么好结果?”
林氏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女儿,到底是从小被她护着,所以总是太过天真了,不懂世道艰难,也不懂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道理。
那仆妇原本还在外头守着,便听到了里头母女之间的对话,嘴角勾了一抹冷冷笑,这个林姨娘,还真的是识时务,偏生那个二小姐倒是有些不识时务,不过有林姨娘护着,倒也还好些。
但是到了这家庙,不管你是姨娘还是小姐,最后都要听她的了,不听话,那就没饭吃,好好守着洛家的祖先牌位祈福吧!
而就在洛千玥和林氏被罚去家庙的事情过去没多久,那边墨柒和墨玖的消息传了过来,洛千瑶看了之后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就见了一次凌墨阳。
凌墨阳倒也是奇怪,偏生不愿意在外头见面,非要跑去洛千瑶的浅铃阁,洛千瑶对于凌墨阳这样无耻的行径也已经无奈了,罢了罢了,随他吧。
“说吧,找我干什么?”
“你自己看看,这情况倒是我们之前没有料到的。”洛千瑶将手中的纸递了过去,凌墨阳扫了一眼,的确是没有料到,这样的情况倒是有些不明了。
谁都没料到,北齐一起过来的公主和郡主,居然是北齐郡主的身份比公主还要高一些,因为那位郡主是北齐老皇帝同胞妹妹的女儿,而且所嫁的人也是北齐最有权势的异姓王。反倒是那位北齐公主,倒是老皇帝后宫的庶出公主,一直不怎么受宠,所以才被派过来和亲。
“但是,到底是为什么北齐老皇帝居然能派出自己同胞妹妹所出嫡女来大周和亲?北齐的意图是什么?这里头,说不通啊。”
洛千瑶眼眸有些冷,她的确也没有想到,居然是这样,可是按照正常的思维,和亲那一定是公主为主郡主为辅,本来北齐一下送了两个人来就不对劲,这就更加不对劲了。
“有没有可能,公主是探路,而郡主才是关键?”
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解释的通北齐的做法,否则的话,按照等级便是公主为尊,可偏偏公主却是不受宠的公主,而郡主的受宠程度怕是比公主还要好几分。
凌墨阳修长的手抚着桌面上的茶盏,对洛千瑶的说法却是心中有些惊喜又有些好奇的,“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洛千瑶却是不说了,转了个话题,“所以,这事情,虽然查出来了,可是到底要不要卖给东宫?这事情若是让太子知道,只怕风波乍起,本来太子最近就动作不少,看来还是觉得如今的朝堂太平静了。”
“阿瑶,你若是想要看好戏,那就卖给太子,你若是想要朝堂平静,那就把消息捏在手里。”
“城润,我只问你一句,你到底是谁家的?”这话洛千瑶想过很多次要问他,可是多少次都没问出口,不为别的,只因为她想平平静静,可是她之前也说了,既然如今是这样的形势,那就索性将事情做到底吧,只要忠于大周,那就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
但是因为太子背后站的是司家,所以她并不愿意太子继位,何况太子虽是太子,可是如今看来,也不过才智平庸,连做个守成之君怕都吃力,何况太子其实并不适合做一国之君。
二皇子虽然资质不错,可是外戚家族势力太大,陛下怕也是不放心的,那么唯一剩下的可能,就是那位,可是那位和皇后偏偏就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就这么一问,凌墨阳却是不说话了,有些事情不是不想说,只是还不适合告诉她,何况如今皇后不显,所以有些事情,不说最好。
“你很聪明,有些事情,看的明白就好。”
洛千瑶垂眸,看来这话就说的明显了,“我知道了。”皇后,到底还是动心的,在皇后的位置上坐了那么些年,皇后不是未曾想过争位,只是太子已立,二皇子势大,三皇子唯一的保障就是他是嫡子,可是对于要争位的人来说,仅仅一个嫡子,不够。
“既然如此,这潭水,不妨在深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