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三国:我家军师有点骚

109、重教育科教兴国

  

  他想得果真不错。

  即使蜀国的情报部千堵万截、千控万制,也依旧没法完全地阻断满城的流言蜚语,这不仅令他侧目,感慨魏国下了血本,是不是出动了成都城内所有的魏国细作们,同时也让蜀帝深感不安——似是为了安抚亚父,蜀帝特意地召他诸葛怀亮这一近期红人前来,低声地道:

  “怀亮,朕也听到一些风声,不知你有何看法?”

  眨了眨眼,他看着蜀帝,不答反问,问道:“陛下觉得流言可信吗?”

  蜀帝:“……”

  蜀帝说不出话来。

  目光微闪,他迅速地理解了:蜀帝虽不相信,但也略微地怀疑……只是这等流言太过荒唐,使蜀帝很明白自己若真信了,对蜀国、对亚父,皆都不利!

  一旦亚父遭遇挫折,岂不是又影响了蜀国?

  是以,蜀帝大约是不信的。

  而且,他也肯定蜀帝不信——

  蜀帝若信,就不会私下地召见他了。

  咧了咧嘴,他说:“是怀亮僭越了……陛下想让我给恩师传达甚么话呢?”

  微微一笑,蜀帝转忧为喜,答道:“烦你转告亚父,朕知那些流言不可信,不会擅自地怀疑亚父。”

  他朝蜀帝行了地礼,躬身道:“陛下放心,怀亮必定会与恩师说个清楚。”

  于是乎,他规规矩矩地告退,走出蜀宫书房,离开蜀宫,前往成都城的军营……认认真真地,他虽一人分饰两角,却极有耐心地把场合功夫做足,绝不让人抓住把柄:末了,他兀自地来到军营,走进营内主帅的军帐处,呆了片刻,又走了出来,再重返蜀宫,拜见蜀帝,告诉蜀帝说:

  “陛下,恩师很感激陛下您的信赖,他必会处理城内敢来散播谣言的人。”

  蜀帝两眼一亮,便静心地等待。

  又过不久,成都城清静不少,忽然没了流言蜚语,反教平民们不大习惯。

  不过,众人稍微地议论几天,这事也就过去了。

  谁也没有追着亲朋好友询问,此丞相非彼丞相。

  ……魏国损失颇大:不但计策失败,没有起到任何负面效果,反而还把安插在成都城的细作们一并给暴露了——他以丞相「诸葛亮」的名义和命令,将这群来自魏国的细作们尽数地关进大牢,等待发落!

  由此乎,魏国的阴谋还未浮出水面,就莫下地沉下去了……蜀国依旧,平静许多。

  平静的日子里,游楚和徐庶结伴,以蜀国使者的身份,前往蜀国的南部兴古郡多山,欲去拜访彝族人……游楚和徐庶行事低调,启程之际都没引起多少人关注。

  他又以诸葛怀亮的身份陪伴蜀帝一段时日,再看蜀帝处理公务时,已是越发得心应手后,他便仗着是丞相「诸葛亮」关门弟子的身份——反正姜维镇守陇西一带,又没返回成都城,压根不晓得自个儿多了一位名义上的师弟!自导自演地,他对蜀帝献策说:

  “陛下,怀亮近日苦思冥想,发现恩师对开办学院、广招名师儒士、给尚未成长的学子们授课一事,十分上心!并且,恩师也隐约地示意我们可以放手去做——恩师并不想插手呢?”

  「诸葛亮」名头极其好用,哪里需要,就搬去哪里,百试百灵。

  果不其然,蜀帝两眼一亮,又稍稍地迟疑,问道:“此事虽好,但该怎么做?”

  “请蒋公琰……”顿了一顿,他忆起蒋琬和魏延正在咸阳一带镇守,以防魏军来袭,便又改了口去,“——费文伟、董休昭等人前来商议!这几个先生们皆都是才华横溢之士,想来定能替陛下您想出好的主意!”

  而且,费祎、董允等人亦是丞相「诸葛亮」的心腹文士……若能重用那几人,也是一种信号:证明蜀帝对丞相「诸葛亮」仍旧信赖非常!

  许是蜀帝也想通了这点,立即地神情一振,连连地道:“怀亮说得有道理,朕这便宣旨,召众先生们进宫,商议此事。”

  接着,蜀帝一连派了好几个内侍们,将费祎、董允、杨仪和陈祗等蜀吏们通通地请来宫中,并与众人商量有关办学院、教学子一事。

  众人听罢,大为新奇,纷纷地感动陛下的信任,又知此事早在丞相「诸葛亮」那里过目,便忙不迭地提议,一连讨论了好几天。

  记录官也奋笔疾书,将众人的良策逐一记录下来。

  待到会议落幕后,记录官才将众人提到的内容呈现给蜀帝过目。

  他代替丞相「诸葛亮」,替蜀帝把关,陪同蜀帝拟定方案。

  又过数日,蜀帝总算整理出规程,于次日早朝时,向众蜀臣们宣布。

  乍一听见蜀帝自行地颁布诏令,且是关于教育、文化方面的,众蜀臣们都大为惊讶:听着这封诏令的内容,几乎都挑不出错来——想一想也是:兴办学院、教导家族子弟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功在社稷之事!

  唯一令有些蜀臣不满的是:为甚么连平民们也有资格入学?——平民们有几个识字的?……若让平民们习字,可不得再多费功夫么?

  幸好这些反对的声音并不强烈,直接被丞相「诸葛亮」三言两语,就被驳了回去……至此,蜀国后世被命名为「科教兴国」的国策便正式地拉开序幕:

  当即地,蜀帝下令,广发张贴,告示整个蜀国,宣布广办学院,多招想要进学的学子们,无论年纪和家世,只要肯上进,就能免学三个月!

  三个月后,众学子们将会迎来一场测试:倘若不合格,那么三个月后的学习课程将会交钱;如果合格了,那么则是免费!

  总共的课程有两、三年,从十岁学生召起……无上限。

  另外,学院正在建造中,陛下还要诚招有才或有德的老师若干,有意者前来成都,路费也可由朝廷报销……招师截止在半年后——哪怕人不在蜀国,亦可捎信,或是徒步地赶来蜀国成都亦可!

  相信半年后,应聘者怎么着也能赶到成都罢?

  ……接二连三的诏令颁布下去,瞬间获得广大蜀人的关注。

  甚至连吴国和魏国,亦听闻此事——

  因此,有心一博前程的才士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皆都表示好奇,想来围观一番。

  当然,鉴于开办学院在各地是一项漫长的过程,他便提议蜀帝,尽快地将成都打造成第一学院,方便吸纳五湖四海的学子们——而当初他从系统那里获得的甚么「人口增长提速化」和「提升人才吸纳力」的奖励总该派上了用场罢?

  眯了眯眼,他再向蜀帝自请,负责建设学院。

  事实上,若不是他担心进度太快,引人怀疑,他早就依靠系统,秒建学院了。

  不过,即使不靠系统,他也有法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半个月之中,将学院建造完毕:他直接花费巨资……完成若干系统指派的任务,他也赚了不少五铢钱,很轻易地招揽了成都所有的瓦工、木工和油漆工等人,命令众人齐齐地上阵,忙得热火朝天,真就在十天左右,建好了学院!

  接下来,便是招募老师了。

  招募老师也算简单:假如暂时找不着好的,他,丞相「诸葛亮」,不介意暂时地顶替——以丞相「诸葛亮」的自身才能,他能一个顶俩!

  更别说再让费祎、董允、杨仪和李严协助帮忙了。

  横竖大伙儿都有墨水,还怕抽不出空来,轮流地教导学生们吗?

  ……勉强地凑齐老师们,接下来就是一边招募老师,一边将报名的学生们登记在案。当他以诸葛怀亮的身份,暂时地统计学生们的相关讯息时,他发现不少有趣的名字:

  首当其冲,是夏侯霸、关统、关彝、张遵、赵统、赵广、马承、诸葛瞻等官二代的名字——尤其是他看到诸葛瞻的大名时,更是眼皮跳得厉害!

  ——见证名义上的儿子、实际上的祖父诸葛瞻要来上学,他的心情特别微妙!

  其次,则是邓忠……

  邓忠年纪太少,或许不知名,但其父亲——邓艾的名字,他可是如雷贯耳啊!

  所以,当他瞅见邓忠也在报名之列,猛地站起身来,亲自地去见邓忠是何人。而当他看见邓忠的确是少年,且家父也确实名为邓艾后,他风中凌乱了……

  不得不说,这办学的措施实在太好了!

  「提升人才吸纳力」的奖励也太得他的心意了!

  ……话说他想过「提升人才吸纳力」的奖励,会不会让他招募到如邓艾、羊祜、杜预、陆抗等三国末期的著名人物,指不定以后还有机会招到文鸯——但是,那时他随便地想一想罢了,如今竟是成真了,他激动不已,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了!

  哈哈哈哈!

  他捂住嘴巴,无声地狂笑,一边大笑,一边默念:稳住!稳住!注意形象!

  两眼弯弯,他没法控制笑意。

  除了狂笑,他还想狂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兀自地笑了好一会儿,他才平复了心情。

  愉快地,他心想:就是这样!就是保持这样的势头,蜀国一定会从三国里脱颖而出,取代将来篡魏的晋国,一统天下!

  他坚信:三国归蜀汉,而非晋国!

  只要再给蜀国一点喘息的时机……

  深呼一口气,他抬头微笑:对了!勿要得意忘形!

  现在蜀国是没了战事,但又不代表以后!

  他必须再写两封信,告诫远在陇西郡的姜维,以及咸阳城的魏延,让这两员蜀将务必坚持练兵,以备不时之需……唯有兵力强大,才能保证蜀国边境的安全!杜绝了外来势力的干扰,国内才能安稳地发展啊!

  ……然而,对蜀国来说,建学院招学子,大力地培养人才,实是一件利民利国之事,但对魏国而言,就未必了。

  这实在太不友好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