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汉朝廷皇亲国戚等权贵的争权夺利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汉朝廷西部边塞又出现了新的危机。
起初,安夷县(青海省西宁市东)有一个小官吏黎姿,依仗官府的权势,强抢羌人卑湳部落的一个妇女韦曼为妻。
那个羌人妇女的丈夫韦迪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就把那个官吏黎姿杀死,然后逃跑了。
那个卑湳部落的男子韦迪,害怕受到安夷县官府的处罚,就被迫投奔了自己的部落,向部落酋长报告了自己为报夺妻之恨,忍无可忍,而杀害小吏的经过。
部落酋长韦超非常同情韦迪的遭遇。
安夷县令宗延,得知自己的部属官吏黎姿被害,勃然大怒,率军追捕那个杀人的羌人凶手韦迪,一直追到了塞外,向卑湳部落要人。
卑湳部落酋长韦超认为小吏黎姿夺人之妻在先,不同意,于是与官军对抗。
安夷县令宗延,更加愤怒,率领官兵,强行向卑湳部落酋长韦超要人。
卑湳部落酋长韦超,认为安夷县令宗延不讲道理,也非常愤怒,趁势率军抗拒,并杀掉了县令宗延等官兵。
杀害安夷县令宗延以后,卑湳部落酋长韦超才知道闯下了大祸,于是与勒姐、吾良两个羌人部落联合起来,起兵叛变汉朝廷,大肆诛杀,攻击汉朝廷边塞郡县。
西部羌人,早就对汉朝廷官吏的治理不满,在此形势下,大家纷纷响应。
烧当羌人部落首领滇吾的儿子迷吾,也揭竿而起,成为了羌人的首领,率领各部落一道,反叛汉朝廷,出军攻击汉朝廷边塞郡县,打败了金城郡(甘肃省兰州市)太守郝崇统领的郡兵。
西部边塞,羌人的反叛愈演愈烈。
得到边郡官吏的汇报,刘炟非常吃惊,紧急与文武百官商议,平定羌人叛乱。
刘炟下诏,任命武威郡太守北地人傅育,为护羌校尉,由安夷迁往临羌(青海省湟源县)驻守,防止羌人的进攻。
烧当羌人部落首领迷吾又和封养部落的首领布桥等羌人部落联合,集结士卒五万余人,一同进攻陇西郡、汉阳郡二郡,反叛的局势更加严峻。
建初二年(公元77年)八月,刘炟一直对不能够给舅舅们封侯耿耿于怀,正想给马家舅舅们寻找封侯的机会。
于是,刘炟与大臣商议,决定任命代理车骑将军马防和长水校尉耿恭为主副将,率领北军所属的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等五校禁卫军主力,以及各郡的弓弩射手,共三万人,讨伐羌人。
可是,刘炟的动议一出,却遭到了三公的反对,刘炟非常愤怒。
2
廷议上,司空第五伦,坚决反对任命代理车骑将军马防为大军主帅。
司空第五伦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刘炟的意见说道:
“陛下:
臣私下认为,对于皇亲国戚,可以赏赐财物甚至赐封封地,使他们尊贵而且富有,但不应当委派他们,担任朝廷的重要职务。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若是有了过失,以法制裁,就会伤害亲属感情,以亲徇私,就会违背国法。
听说如今,代理车骑将军大人(马防)将要率军西征,臣私下以为不妥。
臣认为,太后陛下的恩德仁慈,皇帝陛下也至为孝顺。如果代理车骑将军大人突然有了一些小差错,恐怕将难以维护亲情和国法。
臣还听说,代理车骑将军大人私下请了杜笃等,担任自己部下的从事中郎,并赐给了杜笃不少的钱帛。
臣以为这样做,也非常不妥。
杜笃这人,品行不佳,名声不好,他客居在美阳时,就曾被乡里的士大夫弹劾惩处过。
杜笃的妹妹,是马防的妻子,杜笃常常依靠这层裙带关系,交结官府豪杰,违法乱纪。当地县官很不好处理杜笃违法乱纪的事情,只好杜笃他关了一下了事。
现在,杜笃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却来到代理车骑将军大人这里担任要职,朝廷内外的人都议论纷纷,觉得十分奇怪。
何况,朝廷还用杜笃作从事一职,臣担心这些议论将来要传到朝廷上来,恐怕有伤陛下的英明。
臣以为,现在应当选贤能之人去辅助车骑将军,不可让代理车骑将军大人私自请人担任从事一职,这有损国家的威望,容易纵容他犯下过错。
这是臣所想到的,敢不向上汇报。希望陛下明鉴!”
刘炟希望自己的舅舅马防,能够立下平定叛乱的功劳,以便名正言顺地封官进爵。
所以他不予理会,拒绝司空第五伦的意见道:
“司空大人的意见不是没有道理。问题是,为国选才,应该不拘一格,需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朕意已决。选择良辰吉日,任命代理车骑将军大人为主将,率军出征。”
司空第五伦的建议,并没有被刘炟省察和采纳,无可奈何,也只得听从皇帝的决定。
3
讨伐西部羌民反叛的军事行动,进展十分顺利。
代理车骑将军马防不愧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受到父辈熏陶,并非等闲之辈。
代理车骑将军马防率领的平叛部队,到达冀县之时,封羌部落酋长布桥,正率领大部羌军,在围攻汉朝廷守卫临洮城的城池南部都尉。
代理车骑将军马防发动突然袭击,两面夹击羌军,一举打败了封羌部落酋长布桥,斩杀和俘虏羌军四千余人。
于是,临洮解围。
西羌军其他各部,见势不妙,全部投降代理车骑将军马防,只剩下封羌部落酋长布桥率领羌军二万余人,依然盘踞在望曲谷(岷县西南)一带,与汉军对垒。
建初三年(78年)二月,代理车骑将军马防再次率领汉军进攻封羌部落酋长布桥。
布桥大败,无力抵御,只得率领他的部众一万余人投降了代理车骑将军马防。
刘炟见代理车骑将军马防立下大功,大喜,颁布诏令,命令代理车骑将军马防率军回朝,留下长水校尉耿恭,继续率军,讨伐那些尚未归顺的残余羌人部落。
长水校尉耿恭,也是久经沙场的军中老将,趁胜进军讨伐兵无战心的羌军,再次斩杀俘虏了羌军一千余人。
西部羌人,再次遭受重大打击,无法支持,于是勒姐、烧何等西羌十三个部落,共数万羌人,全部向长水校尉耿恭投降。
西部羌乱基本平定,汉朝廷君臣终于大松了一口气。
4
当初,建初二年(公元77年)时,朝廷因耿恭在西域立下大功,非常熟悉军事,就任命耿恭为长水校尉。
建初二年(公元77年)秋天,金城郡、陇西郡羌人叛汉。
耿恭上书皇帝,指陈平羌方略,刘炟非常欣赏,下诏召长水校尉耿恭入宫咨询。
谋略很快议定,朝廷遂最终任命车骑将军马防为主将,派长水耿恭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为副将,一道出征西羌。
长水校尉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羌军作战,取得数次胜利。
烧当羌(西羌之一支)最终投降,车骑将军马防还归京师,命令长水校尉耿恭留驻下来,攻打尚未平服者。
长水校尉耿恭继续进攻羌军,歼敌千余人,俘获牛、羊四万多头,勒姐、烧河羌等十三种羌几万人,都到耿恭的军中投降汉朝廷。
长水校尉耿恭,非常感激奉车都尉窦固当初的救命之恩。
出征陇西羌人之时,长水校尉耿恭认为,奉车都尉窦固以及窦固的朋友临邑侯刘复的能力出众,一心报国,希望朝廷能够对他们委以重任,曾经上书朝廷,推荐奉车都尉窦固以及窦固的朋友临邑侯刘复,出任汉军主将副将。
长水校尉耿恭上奏建议说道:
“陛下:
故安丰侯窦融昔在凉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即其子孙。
前时窦固出兵天山,战功卓著,为全军之冠,适合承担大使职任,坐镇安抚凉州。
可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作为朝廷一只重要的威慑力量,协助大鸿胪窦固建立功勋。”
长水校尉耿恭却没有想到,皇亲国戚马家与窦家早有宿怨,一向有冲突矛盾,如今已经势同水火。
长水校尉耿恭的这个一心为国的建议,却不幸之中违忤了车骑将军马防的心意。
车骑将军马防得到长水校尉耿恭的奏报,心里大为不满,对亲近部属抱怨道:
“诸君:
是本将军提议陛下,让耿恭这个家伙担任副将,但他却桀骜不驯,不识抬举。
他明明知道,我们马家与窦家不睦,却要做出这样的建议。这不是倾向于本将军的政敌,大鸿胪这个家伙吗?
看样子,耿恭这个家伙,不肯接受本将军的恩惠,是一个潜在的敌人,最好在他羽翼未丰之时,铲除他的威胁。”
部属们连连称是:
“长水校尉真的有些不识时务,投靠外人。车骑将军大人的恩德,怎么能够不接受呢?”
5
回京以后,车骑将军马防,就指使监营谒者李谭,网罗了罪名,劾奏长水校尉耿恭,举报耿恭道:
“陛下:
长水校尉率领军队出征,却不以国事为忧,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他整天带着飞鹰猎狗,在道路上打猎游戏。
敌人攻击,他却贪生怕死,紧闭营门,不敢出营迎战。
接到皇帝征召回京的诏书之时,长水校尉也有怨望之辞色,发牢骚抱怨过不停,指责朝廷的方略。”
刘炟被挑拨得暴跳如雷,闻奏,大怒,下旨道:
“如此桀骜不驯的家伙!出军在外,不听君令,难道想谋反吗?征召耿恭回京,把他下狱审治。”
不想,长水校尉耿恭,立下大功,不仅未受奖赏,反而因莫须有的罪名,被下狱关押。
后来,刘炟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感念耿恭新在西域等地建立功勋,下旨免除了耿恭长水校尉的官职,释放出狱,责令耿恭还归本郡。
不久,耿恭病死于家中。
6
得知耿恭因上书奏事,冒犯哥哥马防,而遭到马防陷害的经过,马太后沮丧不已。
马太后大为失望,叹息道:
“哎,哀家一心为国,想不到以哥哥们为代表的亲属,却不理解朕的心意,处处悖逆朕的善意。朕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够扭转家族危害社稷的局面呢?
朕想亲自出面,去营救长水校尉,但陛下又倾向于自己的舅舅,而朕也知道,我们马家与窦家,多年的恩怨难了,朕究竟该怎么做才好呢?”
马太后有些无计可施,她只有为英雄耿恭,保卫西域疏勒城的血迹刚干,西羌大胜的功绩未灭,而深陷法律的罗网,遭到贬斥而哀伤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