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大明第一国师

第202章 离京赴任

大明第一国师 玉蝙蝠 3860 2024-10-20 02:30

  

  传旨太监手拿圣旨,高声喊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夕阳侯、新科状元于嘉屡立战功,秉性稳重,才堪大任。特命于嘉为顺天府宛平知县。你需惕厉奋发,将宛平县建成夕阳县一样的经济重镇,勿可有负重托,钦此!

  “臣领旨!”

  于嘉接过圣旨,心里微微有些小失落。

  古人说得对呀,如果之前没担任过官职,就算考中了状元,头三年也不会给委任太大的官,需要三年之后经过考核再重新分配官职。

  于嘉虽说当过知县,可那时间都太短,达不到一个考核周期,就按以前没当过官算。

  不过,这已经很不错了。

  听说,同为进士及第的林环和陈全,虽然留在了京师陪伴皇帝左右,但分的官职更低,竟然都是正八品的虚职。

  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上朝,穿着蓝袍子的低级官吏,虽然在皇宫里工作,但是不能进入奉天殿的上朝的,除非有特殊情况,皇上下旨传他进入奉天殿问话。

  顺天府的各级官员,都要比地方官高一级,如果再晋升半级,成为从五品的话,他的官袍就能换成红色的了。

  于嘉刚开始还以为,会给他分顺天府做个从六品推官或者正六品的通判之类,没想到还是一把手,宛平知县。

  正六品,比起外任最高可能担任知府的官阶要低,但是两京的官,还是很多人向往的。

  对于这个职位,一直在观望的礼部尚书郑赐还有那个几位大臣,朝中一些嫉妒于嘉的人也都松了一口气,赶紧离开京师吧,眼不见心不烦啊!

  那宛平县经济说不上好,但距离北京城非常近。

  想必,朱棣也有算盘,如果迁都之后宛平县和京城肯定要连接上的,到时候要把宛平这个地方,作为工业中心。

  那大明的工业革命,就从这个地方开始!

  杨士奇几人私下都捋着胡须,说着小话:“我还以为会把他选进翰林院呢,解缙走了,还以为他能进内阁呢!”

  翰林院是储相的地方,一般只有状元、榜眼、探花才能进去,但偶尔的情况下,传胪通过特许,也是能进入翰林的。

  于嘉才不管别人怎么想,除了这个品阶,其他都挺符合他的心意的,便高高兴兴的收下了两套蓝色、胸前绣着鹭鸶的官服。

  这个蓝色与之前正八品、正九品那种蓝色不同,那种蓝色是偏绿,颜色稍微有点淡,而这种蓝色则是要深一些。

  哈哈哈!

  这回不是一两千人的知县了,这回可是真的知县,二十多万人的父母官了,哈哈哈!

  于嘉在于府试穿了一下官服,发现有一点宽松,这也难怪,制式的官服一般都是大一点的,三十多岁的人都会发福,看来大明真是省钱,应该是别人穿过的,有几个地方还开线了呢……

  满新雨不在,夏侯瑛也不在,看来,只能自己缝一缝了,丫鬟虽然想帮忙,可于嘉还是不习惯其他女人帮他缝衣服,便好生拒绝了。

  接到圣旨之后,次日便要离京赶赴任上,当天夜里,于嘉和林环、陈全在悦来客栈中豪喝了一顿,也作为告别酒,吟诗作赋到了半夜才回家。

  掀开被子之后,于嘉差点坐在地上。

  两个丫鬟一丝不挂地躺在**,盖着被子,小脸红扑扑的。

  于嘉不禁用手捂住了眼睛,但为了能看到路,手指还是露出了一些缝隙:“快点把衣服穿上,干什么呢?”

  嗯!

  两个丫鬟红着脸,麻利地穿好衣服,站在了一边。

  “侯爷,两位夫人不在,我们服侍你!”

  于嘉并没有多奇怪,因为他早就知道,丫鬟不仅是端茶倒水,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工作,这是很正常的。

  就比如,府上女主人月事或者怀孕之后,丫鬟会顶上,解决老爷的某些生理问题,这也是被社会道德所允许的。

  但是,于嘉接受不了啊!

  也不是这两个丫鬟不好看,也不是他不行,如果把这两个姑娘都给祸害了,明早一走了之,他心里得愧疚好多年。

  “我明天早上就走了,纪纲纪大人会将你们安排到别处府上,最后一夜,没必要亏了自己,回去吧,回去好好休息一夜。”

  两个丫鬟被拒绝,脸上自然不好看,可心里也存在着一些感激,这老爷不是禽兽,进府一年多,她们还是完璧之身。

  次日一早,于嘉早早醒来,打好包袱,带着野狼和五只小崽,在管家、丫鬟、仆人、伙夫、马夫、杂役不舍的目光下离开了于府。

  要说纪纲嘛,还真就没办法分辨是好人还是坏人,他只是个小县令,纪纲正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竟然亲自在门前等着。

  “兄弟,哥送你去码头!”

  同时来送行的还有郑宋姐、皇孙朱瞻基、成国公朱能、张辅之妻和兵部尚书刘俊。

  于嘉躬身作揖:“那就有劳纪大哥了!各位,今日恩情,仙婴当铭记于心。他日相见,必当相报!”

  “先生,快点吧!皇爷爷率领百官,在码头等你呢。”

  啊?

  于嘉笑容僵了下来,微微皱起了眉头,皇上在城门口等他,这可是莫大的殊荣啊!

  于嘉连忙上了马车,郑宋姐、朱瞻基、纪纲和朱能也都上了马车,在管家、仆人、丫鬟挥泪告别下,离开了于府。

  码头已经被戒严,所有商贩都被锦衣卫隔离在五十丈之外。

  江面之上的商船,虽没有抵达码头,但也都靠岸停航,船夫和船客们站在甲板上,期待着望着码头。

  街道上也是相当的拥挤,百姓们站在戒严圈之外,都高高的伸着脖子,皇帝他们都见过,此时是好奇谁有这么大面子,能让皇上亲自来送!

  看到于嘉从车上下来的时候,百姓们都好奇望了两眼,然后就想到了他是谁,表情变得更加复杂了。

  这可是八百骑兵灭安南,三千骑兵清鞑靼,肥皂、香皂、铅笔、水泥、玻璃、洋井、拼音字典、铁皮球、迫击炮、手枪、拖拉机的创始人啊!

  难怪皇上要来送!

  不说是后无来者,至少是前无古人吧!

  可百姓们心里也有诧异,这么优秀的状元郎,为什么会分到北部边塞去做一个知县呢?

  看皇上不舍的神情,那就留在京师做官就好了,百姓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还分那么一个小官?

  也难怪百姓们交头接耳,此时边塞有好多县,因为经常受到鞑靼、瓦剌的骚扰,没有人愿意去当官,好多地方,都是举人功名担任知县呢。

  一个状元郎被任命为知县,明显就是大材小用,尽管顺天府提升了级别,可而在百姓心中,那只不过是一座军事重镇而已……

  但有一部分百姓觉得,分到地方做官比京师好,伴君如伴虎,说什么话都要想一想,走每一步都要小心,不如天高皇帝远自在。

  而且,于嘉聪明,去了宛平当知县后,可以大力发展工厂,再研究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造福百姓。

  早在于嘉夕阳大郎马甲还没被掀开之前,就有富商们猜测,研究出这些东西的夕阳大郎到底是什么身份,虽然众说纷纭,可心里都是佩服的。

  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于嘉快步上前,给朱棣行了一个大礼。

  朱棣拍了拍于嘉肩膀,偷偷塞给了于嘉你放心,笑道:“行了,去吧!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仙婴,不要辜负朕的一片苦心啊!”

  “臣遵旨,定当不负圣恩!”

  于嘉知道皇上说的什么,只是身边的大臣太多,没法直接挑明而已。

  迁都面临着种种困难,不仅仅是金钱,朱棣想让于嘉在顺天府发展经济,这样才有钱建造铁路。

  还有塞这个纸条是什么意思?

  既然偷偷摸摸的塞,那他就不能问了。

  朱棣想说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看了看天:“该启程了,总之,小心点儿啊,到了顺天,看一看……”

  嗯?

  看一看,肯定就是看看偷着塞的纸条了,可是小心点儿从何说起呢?

  他是去当知县,也不是上战场,记得之前南征安南,朱棣那时都没和于嘉说过小心点,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不想了,皇上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打算。战场上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当个知县,他一个穿越者还能整不明白了?

  这艘船很大,是军船,比顺天府来时押送鬼力赤的船小不了多少,马车也能赶上船。

  并且,此时少了五百名兵士,甲板上十分的宽敞,房间也很多,赶上后世的豪华游艇了。

  于嘉有些后悔,早知道回去是这个待遇,那说什么也要带上满新雨和夏侯瑛啊,这个屋睡完了睡那个屋……

  抛掉了读书的压力,也抛掉了对官位的担心,此时,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随着温和的江风,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十几天之后,船舶停靠在顺天府,于嘉换上了官服,让马车夫拉他去夏侯府拜见了岳母大人后,去了府尹那里报到。

  府尹方泉一听是宛平县,表情有些怪异,想说什么又不敢说,攀谈了一会儿,问了问家里的情况,临走时候和朱棣一样,叮嘱了于嘉一句小心点。

  这怎么都说小心点?

  难道说,宛平县当个知县,比战场上搏杀都难?

  淇国公府上,左右都督一听于嘉被分去宛平县担任知县,脸上顿时洋溢起一抹喜悦,那笑容很怪,说不清的样子。

  夏侯幌脸色一白,不解地看向丘淇公:“国公,吏部怎么会派他去宛平县呢?仙婴好歹是状元,不留在京师也就算了,也不能让他去那里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