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少年读诗经:足本风雅颂(三卷套装)

  

  节①彼南山,维石岩岩②。赫赫师尹③,民具尔瞻。忧心如惔④,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⑤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⑥其猗⑦。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⑧瘥⑨,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⑩;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注 释

  译 诗

  南山入云端,山岩如累卵。尹氏掌权柄,万民仰首看。君子忧国事,轻易未敢言。国势将衰弱,为何不勤勉。南山入云天,草木枯荣暄。尹氏操国政,全无公平言。上苍降灾难,国家多祸乱。百姓有怨声,凄惨声长叹。尹氏大国师,国家之柱石。执掌国之器,四方之准绳。天子之长城,百姓指南针。不敬昊天神,万民受困穷。为官不亲躬,对民已失信。朝政不相问,对上欺国君。以身来作则,莫要用小人。裙带莫照拂,官禄勿轻承。上苍不相顾,四海有疫情。苍天不施恩,人间降大凶。天子一亲临,民众心气平。君王能公正,四海无怨恨。不被上苍悯,乱离不能定。祸患日滋长,黎民不安宁。忧国痛成病,谁来掌国政。执政不亲躬,最终苦百姓。亲自驾驷马,骏马齐头进。四顾野茫茫,惆怅无路行。盛怒气凌人,持矛欲相侵。怨气如波平,应酬似友朋。上苍不公正,天子未安宁。执政不悔改,反而怨众臣。我复写此诗,探究祸乱因。感化权臣心,谨此为苍生。

  延 伸

  这首诗大致产生于西周末期,可能是周幽王时期的作品,指斥了当时的执政大臣尹氏的暴虐。古人认为执政者暴虐,则上天示警,也就是降临灾祸。周幽王沉迷于享乐,不理国政,将朝堂事务交给大臣尹氏全权负责,这个尹氏很可能是周宣王时期的名臣尹吉甫。尹吉甫虽然有才能,但在大厦将倾的周幽王时期,也是无能为力。将疾疫、天灾等祸患归罪于执政大臣,这是不客观的,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的权力约束机制。后世的儒家知识分子往往借“上天示警”来进言,皇帝每每在天灾时发布“罪己诏”,在某种程度上使统治者进行反省,达到了约束权力的目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