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少年读诗经:足本风雅颂(三卷套装)

  

  籊籊①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②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③,佩玉之傩④。

  淇水滺滺⑤,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注 释

  ①籊籊:长而尖细。②泉源:泉水。另说水名,即百泉水,在卫国西北部,注入淇水。③瑳:玉的颜色洁白,此处指露齿而笑的样子。④傩:通“娜”,姿容美好,一说富有节奏。⑤滺滺:河水**漾的样子。

  译 诗

  修长钓鱼竿,垂于淇河畔。岂能不思归,路远不能返。百泉流于左,淇河在右边。女儿将出嫁,辞亲断肠肝。淇河忽在右,百泉流左岸。浅笑皓齿白,动身响佩环。淇河水**漾,划动香木船。驾车来兜风,借此解忧烦。

  延 伸

  河流是最能映现家乡的元素。《卫风》的多篇诗歌中出现了“淇河”,是因为淇河是卫国的母亲河。淇河水流清婉,两岸风景绝佳,是贵族和青年男女们游览的胜地。故而,出嫁之女子怀念卫国,想起的必定是淇河。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远嫁的卫国女子,怀念故国,回忆青年时代,是一首乡愁诗。明代学者何楷、清代魏源均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许穆夫人,但均为推论。清代学者方玉润说:“俗儒说《诗》,务求确解,则三百诗词,不过一本记事珠,欲求一陶情寄兴之作,岂可得哉?”方氏说法可谓精辟,从陶冶性情、寄托诗兴的角度理解《诗经》作品就对了。一定要从《诗经》里挖出个“圣人之道”,未免迂腐。

  明·王绂《墨竹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