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老子说人生

二、把自己明码实价卖出去

老子说人生 王少农著 4762 2024-10-22 04:22

  

  一个人值多少钱可以量化。世上没有无价之宝,只有有价之人。明白自己的价格,你才会把心态摆正与人交往。恭喜你,你解脱了,因为你的一生从此走上正轨,可以操作了。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拥有它就要利用它,如果还没有也要间接使用。任何东西“有”才有用,“没有”就没用。利从有出。要善作交换。

  一个人值多少钱可以量化。世上没有无价之宝,只有有价之人。明白自己的价格,你才会把心态摆正与人交往。恭喜你,你解脱了,因为你的一生从此走上正轨,可以操作了。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拥有它就要利用它,如果还没有也要间接使用。任何东西“有”才有用,“没有”就没用。利从有出。要善作交换。

  

  汉朝祖光禄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但非常有孝心,他经常为母亲做饭。

  大官员王平北听说了他的好名声,就送给他两个丫环,后来又推荐祖光禄为中郎官。

  有人嘲笑祖光禄说:“你的身价是丫环的好几倍哟!”祖光禄说:“对头!你没听说过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买来的吗?”人太抬举自己,就不大好解脱了。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斤两,你做事才不会大而无用。

  同时,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你心里才有底。

  说是“价值”太抽象,其实是价格。

  人是有价格的。

  人的价格体现他的人格。

  你值多少,你做得就多大。

  你值什么,你就是什么。

  记住:你一定要把自己明码实价卖出去。如果你不标价,别人不敢接受你。某年某月某天,我对司马烈人先生说:“懂得交换原理,则百事可为。”司马烈人无异议,彼此心照不宣。

  我的这种骇人听闻、看起来极不尊重人权、实则有着最大人权的思想古来有之。

  上之所引“祖光禄事件”即可说明。

  我们可以算一下,在王平北的眼睛里祖光禄的身价是这样的:

  第一次:一个祖光禄=两个丫环

  第二次:一个祖光禄=一个中郎官

  祖光禄由此身价升值,可以用来作更大的交换了。

  那个人笑祖光禄值两个丫环,没想到祖光禄正以此为荣呢!

  祖光禄显然是个通人。

  请一定把自己明码实价卖出去。祖光禄的孝道使他具有了身价,因此可以换来更大的道。一个人值多少钱可以量化。世上没有无价之宝,只有有价之人。明白自己的价格,你才会把心态摆正与人交往。恭喜你,你解脱了,因为你的一生从此走上正轨,可以操作了。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的“易”就是交易的易,《易经》是一部讲如何与人做生意的书。关于这一点,我有专书详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我写的《易经大智慧全集》。当初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牢里,就是被周公用土地赎出来的。《易经》是市场经济理论的老祖宗。

  《易经》说:“行有尚。”指人的行为要有标准,不能什么都做。以什么为标准呢?那就是要创造最大价值。《易经》全篇都讲一个“利”字,教人如何求利。如:“元亨利贞”;如:“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等。

  《易经》说:“求小得。”指开始要为小,然后才能为大。如我先前所说的祖光禄的两次价格就体现了他从小得到大得的升值过程。

  《易经》说:“失得勿恤。”指不要在乎得失才会将失降到最小,将得获取到最大。《易经》说:“高尚其事,不事王侯。”指自己身价太高,王侯已经买不起了!

  噢,连王侯都买不起的人是什么人?

  当然是圣人。

  王侯可以买来祖光禄,却买不来嵇中散,即此。

  凡是标榜自己价格的,皆可买之。

  如诸葛亮标榜他是隐士,刘备即以他为隐士而买之。

  如祖光禄标榜他是孝子,王平北即以他为孝子而买之。

  连孔子都说他:“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善价而沽也!”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的标价一点都不高,因此他很容易就被录用了!先做中都宰,再摄行相事,玩大了。

  到后来孔子发觉自己这样太亏了,因此他果断离开鲁国,就像老子当年果断离开周王室一样。他们认识到自己太富了,当然不屑于与穷人为伍。

  从有价到有无穷之价,他太值钱了。

  这个价值只有他自己看得出来。

  记住:是“有无穷之价”,不是“无价”。无价等于一钱不值,等于没人要,等于自弃。有无穷之价则是说该人可以无限升值,但他升在哪里,现阶段值多少,又可以看得出来,标得上去,因此让人放心并且尊敬。

  我们做人从“有价”到“有无穷之价”,包括以下五个阶段,或说境界:

  一,一文不值时期。

  二,贱卖时期。

  三,物有所值时期。

  四,超值时期。

  五,无限升值时期。

  “一文不值时期”人最惨,没人当你存在,并且还嫌你碍事,妨碍地球运转。你因受辱而崛起,如韩信乞食于亭长后终于觉醒:我要自己找饭吃!

  “贱卖时期”人有了幸福感。虽然是贱卖,但毕竟卖得出去。这就是祖光禄很自豪自己值两个丫环的原因。真正的大人物都从贱卖自己开始!一块美玉开始只值一文钱,后来不断易主,易时,易事,就值万金!当然贱卖毕竟不是什么好事,贱卖让你充满更大耻辱!因此你更加奋发,更加聪明,更懂得交换原理。

  “物有所值时期”人有了归宿感。你物有所值,对自己有了清楚的认识,并认识到自己的更大潜能。你一边不动声色与人交易,与世界交易,一边作更大索取!当然,你首先把自己做得更好。

  “物超所值时期”你的价格飙升了。你真正值钱了。因为你创造的价值,更因为你开创的道路,你不再只是你自己。

  “无限升值时期”你功德圆满。你都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钱了,绝对是天文数字。你赚的速度以光速计算,世界却还在作蜗牛式发展。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此也。

  从一文不值时期到无限升值时期,这一神奇转变全有赖于你自己内心的修为。

  在此我最想说的是:你必须先把自己明码标价卖出去,否则你一百年、一万年都不能发迹。

  太俗了,我的观点太俗了,实在有负圣人教诲。

  魔鬼说——

  人是魔鬼的前身。人生就是从人到鬼的过程。人间是一个黑洞。吞噬一切,一去不返。

  天使说——

  堕落的天使通过信仰再次升华。人生要重新找回自己。通过奉献自己的方式为他人做工,并使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人间是个虫洞。我与宇宙平行。回到未来,开创过去。

  百里奚被人卖作五张羊皮

  秦穆公在奴隶市场上照市价买来了大贤士百里奚,任命百里奚为宰相,秦国大治。

  正因为百里奚是买来的,秦穆公用起来放心,因为他知道百里奚必会创造尽可能大的价值来赎回自己。

  老子问:“身与货孰多?”(人自己的身体与外在的财货谁价值更多?)老子已作出回答:有时身体价值多,有时财货价值多,主要是看怎么交换。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即此。

  祖光禄很自豪自己值两个丫环

  一个大官员王平北听说祖光禄很有孝心,就送他两个丫环,代替他劳作。有人笑他,祖光禄对此泰然自若。

  人是有身价的,人莫不从贱卖自己开始,然后才能升值,走向成功。

  老子说:“为之于未有。”讲人做事要从“没有”的地方开始。祖光禄从没有身价做起,慢慢有一点身价,最后身价极大。你完全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大。

  易

  《易经》的“易”就是交易的易。《易经》是一本讲如何做生意的书。《易经》是

  市场经济理论的老祖宗。《易经》指出:有交换才有成功。不肯交换或不会交换都绝不会成功。

  老子说:“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反通“返”,即交换。老子指出要与外物交换,交换到位,才会达到大顺大利的境界。老子又说“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市”就是买。老子说好话可以买来,好行为可以加在人身上,一切皆可以交换得来。

  行有尚

  《易经》说:“行有尚。”指人的行为要有标准,不能什么都做。

  以什么为标准呢?那就是要创造最大价值。

  《易经》全篇都讲一个“利”字,教人如何求利。如:“元亨利贞”;如:“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等。

  老子说:“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讲圣人手拿交换文书,与人交换。但又不苛责于人,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

  求小得

  《易经》说:“求小得。”指开始要为小,然后才能为大。如我先前所说的祖光禄的两次价格就体现了他从小得到大得的升值过程。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即此。

  失得勿恤

  《易经》说:“失得勿恤。”指不要在乎得失才会将失降到最小,将得获取到最大。

  有时反而是越少越好。

  老子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矣。”

  高尚其事,不事王侯

  《易经》说:“高尚其事,不事王侯。”指自己身价太高,王侯已经买不起了!

  老子说:“圣人自爱不自贵。”“不自贵”指不自己抬高身价。话虽如此,圣人已是天价,

  王侯都买不起,只有做他的学生。

  【链接解读】

  《老子·十一章》

  三十辐其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说:

  做车轮的人用三十根铁条围绕一个轴心,铁条与铁条之间是空的。这就叫“车是空的才有用”。做陶罐的人把泥巴在手中揉来揉去,然后“啪”的一声紧紧地把泥巴履在模具上,做出来是个空心的陶器,而不是个实心货,因为它中间原本裹了一个模具,用火烧好后从模具中取出来,中间自然就是空的,可以装水装物。这就叫“陶器是空的才有用”。我们再来看修房子,匠人都要在墙上留下一个空框框好作窗户,如果堵得严严实实,就没法住人。这就叫“房子要空的才有用”。什么都要空的才有用。所以,已有的让它发挥作用,空的却作用更大。有与无交叉,就成形。有与无交换,就生出无限的作用。

  “辐”,音fú,车轮上的辐条,形状大体同于今天的自行车车轮上的铁条。古制:车轮像月,一个月有三十天,所以车轮有三十根辐条,因此叫“三十辐”。

  “毂”,音gǔ,车轮中心的轴。即车轴。

  “埏埴”,音shānzhí,揉泥巴。埏通□,揉捏。埴,粘土。

  “户牖”,门窗。牖音yoǔ,窗。

  老子这段话重点是讲:任何事物都包括看得见的形状(“有”),与看不见的空间(“无有”)两部分,这没有的与有的共同作用,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功。

  有与无相辅相承,交替使用,妙用无穷。

  老子在思考“有”与“无”的问题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你可以当别人不存在,但你不能当自己不存在。存在即自知。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