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媛媛将手中的帕子直接塞到了小兰的手中,其实在她的内心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只是换位思考罢了。不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和家里的下人或是侍卫换位思考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小兰抽抽搭搭的将脸上的泪痕擦干净了,又从热水壶里倒了一些热水敷到了自己的眼睛上。主仆几人在车厢里小声的谈论着自己的话题,马车外的几个侍卫也都十分感动。
作为侍卫,他们是没有签过卖身契的,但是大部分人也都是贫苦人家出声,从小就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还能得到主子这般的照顾。
他们都是在军中出身的,以前跟着萧凜川就觉得跟对了人,原本被调到秦府还有些不愿意,如今却再也没有一个人是勉强的在秦府做事了,大家都是勤勤恳恳的,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就被其他人给比了下去,要知道,如今惦记着他们这个位置的可是大有人在。
很快,棚户区就到了,不过如今的棚户区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除了零星几个懒汉家还是棚户,其他大部分人都已经住到了茅草屋里,有几乎人家甚至已经换成了青砖瓦房,这其中就包括在秦媛媛的火锅店做工的大壮家,还有一个没有成亲的弟弟。大壮的爹奶年纪都不大,只是他爹的身体不太好,以前家里也就只有大壮能做找点事情做,他弟弟才十来岁,没有地方愿意要。
每次好不容易攒下一点钱,还不够他爹吃药的,他娘除了照顾他爹,只能和他媳妇一起做点针线补贴家用。但是京城时富人多穷人少,即便是他们的针线活儿不错,也很少能有活计。
毕竟穷人不需要他们,而富人家里几乎都有专门的绣娘,又看不上她们,所以她们家的日子过的很是艰难。
京城的人都很现实,一听说是棚户区出来的人,一般好一些的地方都不愿意雇佣他们,生怕他们身上有什么病菌,毕竟棚户区是经常都有人病死饿死冻死的,大壮就是再能干,也很少有人愿意聘请他,他能找到的都是下苦力钱又少的活计。
幸好后来有了秦媛媛的义诊,帮他爹看好了病,还给了他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靠着这些,他们家的日子慢慢就红火了起来。
如今他爹娘在家里管理着家里新买的两亩地,他在火锅店上班,他弟弟也帮着做一些跑腿的活计,也能有一些收入,所以如今也算是一户正常的京郊人家了。
大壮他们家可以说是秦媛媛帮扶最成功的一个家庭,除了秦媛媛的帮助,她们自己也很争气,一家子都是勤劳的人。
如今家里什么都有了,和他们自己的努力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当然有勤快的也有懒惰的,比如那几户至今还住在棚子里的人。
秦媛媛也不是没有给过他们帮助,只可惜他们自己不珍惜,给他们建房子的钱,被他们拿去大吃大喝了,之后还想从秦媛媛这里要,秦媛媛也不是那种白莲花体质,所以想要一直靠着她那是不可能的。
秦媛媛到了棚户区之后,便下了马车,棚户区前方的道路倒是挺好的,一直也有人走动,但是后山脚下因为长年无人走动,所以马车根本就不能过去,只能步行。
棚户区如今已经改了名字,如今立了一块石碑在村口,上面刻着小河村,正是因为后上脚下的一条小河沟而命名的。只是此时的小河沟恐怕已经被冰雪冻住了,到了明年春日化了雪之后,才能见到缓缓流淌的小河。
秦媛媛一行人一进村,就在村里引起了轰动。自从小河村成立之后,秦媛媛这个最大的功臣还是第一次踏足这里,以前来这里的时候,这还是一块低洼不平的棚子组成的小部落。
“秦大夫来了,秦大夫来了。”
随着一声高声呐喊,原本待在家里窝冬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陆陆续续的出来了。有的连鞋都没穿好,就这么套在脚上。
“秦大夫,您来了,您可好长时间没来咱们这里了,进屋喝杯水吧!”
“张瘸子,就你那屋,脏的什么似的,也好意思邀请秦大夫进去,秦大夫您别理他,还是去我们家吧,我给您做烙饼吃!”
“去我家,我家今日杀鸡。”
“我家我家,我家今日刚从城里买了猪肉回来,都是肥肉,好吃着咧!”
众人将秦媛媛一行人围在中间,都想将秦媛媛请到自己家里去,根本没注意到,秦媛媛身边还有好几个大汉,他们吃的可是不少。
不过也正因为此,才能体现这个时候人们的朴实,只要你对他好,他们便会想方设法的想办法回馈你的好。
“大家不用这么客气,我这次过来是有些事情想去后山脚下看看,大家都去忙吧!”
秦媛媛将热情的大家都安抚了下来,赶紧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在不说她都不敢保证这些热情的村民会不会将她直接拉到他们家去。
听了秦媛媛的话,众人都像是遇到了什么恐怖的事情一般,惊恐的看着秦媛媛一行人,依然没有了刚才的热情。
秦媛媛也注意到了大家的转变,狐疑的看向了一旁的夜萤,夜萤也摸不着头脑的摇了摇头。这地方是蓝风找的,可不是她找的,所以对于这里的事情,她知道的并不比秦媛媛多。
“秦大夫,您去后山是有什么事情吗?这天寒地冻的,我看还是别去了吧!”
最终还是一个年长的大爷出来询问了秦媛媛一句,这个大爷正是这小河村选拨出来的村长,在这里不算年纪最大的,但是却是最有威望的,而且年轻的时候上过一年的私塾,也能识得一些基本的字,所以最终被选了出来做村长。
其实小河村的这些人,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很少有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他们之中大多是因为各种原因流落到这里的人,有的是因为投靠亲戚,有的是因为家乡受灾。